鎮沅縣明確將茶産業確定爲“一縣一業”的主導産業,全力打造普洱茶産業“引領區”
夏日,行走在祖國西南邊陲的“世界野生茶樹王之鄉”——雲南省普洱市鎮沅縣,高山雲霧間,翠色欲流,一草一木都洋溢著沁人的茶香。
鎮沅縣,位于在哀牢山和無量山之間,是世界茶樹發源地的核心,孕育了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野生茶樹王”。這裏古茶樹居群面積達26.85萬畝,生態茶園面積11.83萬畝,具有悠久茶樹栽培曆史、豐富的茶資源和獨特的民族茶文化。
近年來,鎮沅縣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在該縣“十四五”規劃中,明確將茶産業確定爲“一縣一業”的主導産業,全力打造普洱茶産業“引領區”,力爭2025年産值突破50億元。

每年初春時節,鎮沅縣五一茶山開滿櫻花。楊兆強攝
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
“這些年,我一直在種茶,目前擁有八九十畝老樹茶,一年能賺12萬,日子越過越紅火!”一提起如今“甜蜜”的生活,鎮沅縣複興村大平掌組苦聰新村黨支部書記熊安進的臉上就泛起笑容。
苦聰新村的村民屬于拉祜族,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原本分散居住在大山深處的各個地方,靠著相對原始的生産,過著相對簡單的生活。2006年,熊安進和部分村民搬到苦聰新村,生活隨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苦聪新村风貌。人民網 钱嘉禾摄
“以前打工拿到的工資都不夠生活咧!”在自家的小院裏,熊安進回憶起往日的生活,依然十分有感觸。他說,起初很多村民不願意搬離故鄉,對種茶葉也抱著懷疑的態度,認爲這不過是樹葉子,不可能賺錢。在當時相關部門的大力推廣之下,人們開始種茶,手裏也逐漸有了錢,“這是能賣錢的樹葉子啊!”
熊安進還表示,以前苦聰人住的都是“茅草房”“閃片房”,做夢都想不到能住上嶄新的瓦片房。“現在村民們有的打理茶園,有的進茶廠打工,有的養殖畜禽一年也能賺6萬多,生活幸福著呢。”

村民们忙着包茶饼。人民網 钱嘉禾摄
謝祥恒就是其中一位幸福的村民。在苦聰新村村頭的茶廠裏,他正神情專注、動作娴熟地展現“絕活”——將壓制好的圓形茶餅,放入白色綿紙正中間,再經過手指靈活地揉、捏、折,藝術品般的成品茶餅就大功告成了。
“月薪一般有4000元,每個月還能休息4天,守著家門就拿到不錯的收入,實在太感恩了。”謝祥恒說。
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今年1月至6月,镇沅县实现茶叶总产量4071.8吨,綜合产值12.486亿元,茶树成为了群众的幸福树,茶业成为了百姓致富增收的金钥匙,绿色也成为了镇沅县乡村振兴的鲜明底色。
茶旅融合,成就一方土地
殺青、發酵、精選、烘烤、包裝……一大早,走進鎮沅縣的“千家寨爺號”普洱茶精制加工研發中心,一陣陣馥郁的茶香芬芳撲鼻,一排排精致的茶餅映入眼簾,還有一條條“熱火朝天”的現代化茶葉生産線來回穿梭。

工人在研发中心制茶。人民網 钱嘉禾摄
鎮沅縣茶特中心主任羅孝忠介紹,近年來,該縣圍繞“千家寨世界野生茶樹王”的獨特優勢,整合全縣茶品牌,打造了“千家寨爺號”普洱茶區域公共品牌。
“这个研发中心就是‘千家寨爷号’品牌旗下集茶叶精制加工生产、旅遊观光、茶文化交流、茶产品展示展销、仓储5大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生产车间。”罗孝忠说,这里投入了上海市金山区对口帮扶资金300余万元,于2021年建成,旨在助推茶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但這只是鎮沅縣茶旅融合發展的一隅。據了解,鎮沅縣曾是茶馬古道必經之地,在山間鈴響馬幫來的歲月裏,茶餅就沿著蜿蜒小路,奔赴萬水千山;鎮沅縣還聚居著22個民族,擁有絢麗多彩的民族風情。在這樣的氛圍下,茶文化與各民族群衆生活生産融爲一體,出現了烤香茶、火塘茶、土鍋茶、鮮葉竹筒湯茶等別具風味的吃茶、品茶方式,並代代延續至今。

滇中茶馬古道重鎮:振太紫馬街古村落。楊兆強攝
羅孝忠表示,爲了把茶産業做大做強,鎮沅縣規劃建設了一批具有濃郁民族文化、茶文化,以及地域特色的生態茶莊園,將“千家寨、五一、砍盆箐、老海棠、老烏山”等條件相符的茶園建成集采茶制茶體驗、農家茶餐等功能爲一體的休閑生態景區,並在景區內設置露營帳篷、民宿客棧等“網紅”酒店,通過以旅興茶,以茶促旅,拉動經濟發展。
好山好水産好茶,鎮沅茶香飄萬家。在這片土地上,一條條以普洱茶文化爲引領的“沈浸式”茶旅線路,一個個承載著茶馬文化與鄉愁氣息的“打卡地”,將率領廣大遊客體驗茶山美景、品味普洱茶香,並感受少數民族的璀璨曆史,也將成爲推動普洱茶旅融合發展的重要資源禀賦。(錢嘉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