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頻“國家隊”雲聽平台入場
從讀到聽,近幾年“耳朵經濟”越發火熱,由此也誕生了幾家擁有龐大用戶群體的在線音頻平台。而在這些平台的崛起過程中,音頻版權保護問題成爲繞不開的話題。例如,天眼查APP顯示,在美股上市的“音頻第一股”荔枝的開庭案由中,41.31%是因爲著作權權屬、侵權糾紛。
近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以下簡稱“總台”)總經理室正式向央廣傳媒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央廣傳媒集團”)頒發《媒體權利許可證明》,明確總台擁有、管理的電台頻率及其所含總台享有著作權或獲得相關授權的音頻節目由央廣傳媒集團管理和運營的雲聽平台獨家經營。
有業內人士認爲,這意味著商業在線音頻平台私自使用總台央廣直播頻率進行商業化運營的時代或將終結。那麽,雲聽平台的出現,會對荔枝等在線音頻平台産生怎樣的影響?
不會形成顛覆性沖擊
早在2021年底,雲聽就已獲總台廣播頻率直播流在車聯網系統獨家經營權。近日獲得總台的獨家經營許可,意味著雲聽代表總台就電台頻率與第三方開展落地收轉合作,或者就許可內容以搭載或接入雲聽平台方式,與第三方開展其他形式的經營合作。
對此,易觀分析文化消費行業高級分析師王媛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通過此次獨家授權,一方面保護國家級廣播節目不受第三方商業音頻平台的侵權。另一方面,獨家經營能夠鞏固雲聽的資源優勢,實現以主流內容傳遞主流價值的目的。”
中商産業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從行業收入來看,中國在線音頻市場的收入從2017年的25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206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爲69%,預計2022年將達到316億元。從用戶數量來看,中國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線音頻市場,預計2022年中國在線音頻平均月活用戶數將增加至29000萬。
在此背景下,行業內先後誕生了喜馬拉雅、荔枝、蜻蜓FM等知名在線音頻平台。其中,荔枝已率先登陸美股,喜馬拉雅則在赴港上市的道路上奔走。各平台爲了在同質化競爭中脫穎而出,獲得獨家版權內容就顯得尤爲重要,但內容的獲取是需要付出“真金白銀”的,爲了降低成本,侵權行爲隨之發生。記者翻閱招股書發現,一家頭部在線音頻平台因版權糾紛,平均每年賠償金額高達千萬元以上。有平台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將總台的廣播節目直播流接入自己的全生態平台,用來獲取用戶和流量。
“音頻平台本身更像是一個內容分發平台。除非是自己制作音頻內容而不是去外部采購,否則較難降低版權方面的成本。”艾媒咨詢CEO張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內容豐富度、權威性來看,雲聽是很有競爭力的平台,而第三方商業音頻平台更多的會是補充,比如在娛樂、社交等領域的拓展,“應該說兩者之間在內容方向上還是有所區別的,所以雲聽對第三方平台不會形成顛覆性的沖擊。”
荔枝相關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回複稱:“目前,我們跟雲聽暫無合作。對于荔枝而言,因爲平台內容主要來自用戶原創,該模式避免了因大量購買版權而帶來的成本。對于用戶而言,UGC模式降低了音頻創作門檻,增強了主播與聽衆、聽衆與聽衆之間的實時交流和互動,爲休閑娛樂和社交提供了新的模式。”
車聯網賽道成必爭之地
如果說在內容和模式上,雲聽與各在線音頻平台有所差異,但在使用場景上,各方還是交彙到了一起。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5月份,雲聽平台累計用戶量已經突破1.4億,雲聽車載端用戶數超過4600萬,成爲車聯網音頻第一媒體。而在獲得總台廣播資源的獨家版權後,雲聽或將進一步提高市場覆蓋率。
車載場景也是喜馬拉雅、荔枝等音頻平台一直努力拓展的業務版圖。
王媛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受傳統電台收聽習慣影響,駕駛是音頻內容消費非常重要的場景,其實不僅僅是車聯網,音頻與物聯網的結合也是各平台布局的重點。”
“車聯網這個賽道確實是所有音頻平台都要積極布局的賽道,未來車聯網在整個視聽享受方面會給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這也是智能汽車發展非常重要的指標。所以在這個賽道上,相信沒有一家平台願意放棄。”張毅表示,“音頻‘國家隊’雲聽的高水准入場對整個音頻行業來說是一件好事,一方面是管理問題,未來在政策支持、行業規範等方面發揮主心骨的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發揮各自的長處,集中做好自己的專業和優勢,爲用戶提供更好更專業的服務。”
王媛娅也表示,“國家隊”平台和互聯網移動音頻電台的優勢不一樣,前者在主流內容資源、主持人、媒體資源、線下資源等方面更具優勢,可以幫助傳統電台加速數字化轉型進程,爲音頻行業帶來更多主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