菇中珍品出西峽,這裏的香菇不一般。
想當年,西峽香菇自營出口額還不足350萬美元,到2019年則突破13.4億美元,累計創彙66億美元,占全國香菇出口額的30%,連續7年領跑河南出口的農産品,成爲名副其實的香菇出口第一縣。
一個沒有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的內陸山區縣,小小的香菇何以做成了大産業,又是如何暢銷海內外的?

跻身首批《中歐地理標志協定》
2020年9月,中国和欧盟在北京成功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 “西峡香菇”跻身首批《中歐地理標志協定》保护的中国100个地理标志产品行列。
“我們這裏的香菇品質好、肉厚、香味濃、口感好、無公害,已被韓國、日本的消費人群所認可。”在西峽出口龍頭企業彬源食品的倉庫裏,負責人打開一袋花菇向筆者介紹道。這裏得天獨厚的優勢,給西峽縣香菇産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走進百菌園的香菇大棚,通過門道,看見一個個菌棒整齊擺列在架子上,一簇簇香菇像花朵一樣長勢喜人。“以前分散種植,産量不高,質量不穩定。自從推行了基地化種植、科學化管理、工廠化生産模式,質量、産量、銷量都有了保障。”百菌園創始人晉東亮在大棚中向筆者介紹道,他作爲西峽縣較早的“菇商”之一,從香菇購銷經紀人起家,把自己的銷售網從國內拓展至海外後,返鄉創立了集研發、生産、種植、加工、銷售爲一體的百菌園公司,身份也從“香菇販子”變成了企業家。

目前西峡县有25万人从事香菇产业,年綜合效益150亿元,年交易额近200亿元,畅销欧美及东南亚45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创汇70亿美元,成为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知名品牌。
香菇之所以成爲綠色出口創彙和富民富縣産業,一是西峽出産的香菇朵形圓整,花紋自然,肉厚味美,營養價值高于國際同類産品。二是西峽香菇種類有原菇、罐頭、休閑、發酵醬類、食品配料調味料、功能保健類六大類200多個産品。三是西峽香菇規模大,市場好。
驅動産業升級強化品牌戰略
西峽是一個深山縣,自然狀況素有“八山一水零點七分田”之稱。海拔跨度大,相對濕度高,生態環境優越,適宜多種類農作物生長,是香菇生産的黃金地帶。
西峡香菇,不仅是西峡县的特产,又是“南菇北移”后中国最大的香菇生产地,并且是全国最大的香菇集散地、加工地。 西峡县按照“公司+基地+标准化+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建立健全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農業投入品控制体系、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质量安全风险预警体系、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实现“源头无隐患、投入无违禁、管理无盲区、出口无障碍”的示范效果,带动西峡香菇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增强西峡香菇国际竞争力,跻身“全国首批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成为全国最大的干香菇出口货源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

为方便西峡香菇出口,2008年8月,河南省第一家县级检验检疫办事机构——南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西峡办事处挂牌成立,建立起全国第一个检验检疫部门作为承担和保证单位的国家農業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对守法诚信的企业享受快速放行的出口便利,对失信不合规的出口企业采取加大抽批检查、限期整改、直至暂停出口等措施,维护正常出口秩序,确保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区域特色产品的质量品牌形象和附加值。
《西峽方案》推動香菇産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西峽不斷提升香菇産業各環節層次,優化整體功效,提出了産業升級的“西峽方案”—“158”工程。
据西峡菌办陈东旭主任介绍,围绕组建“西峡香菇集团”龙头企业为一核心,以“五大平台”建设为重点(指建立西峡食用菌科研创新服务平台、西峡香菇种植平台、西峡香菇投入品生产服务平台、西峡香菇外贸綜合服务平台、西峡香菇文化传播平台),以“八大园区”建设为抓手(指建设科研服务园区、香菇种植园区、香菇辅料生产加工园区、机械生产加工园区、食品加工园区、电商物流园区、市場交易园区、文化产业园区),以“提高科研水平,实现制棒现代化,加快龙头建设,弘扬菌菇文化”为突破口,以国家现代農業产业园建设为推手,打造国际香菇的“研发中心、集散中心、价格制造中心、品牌形成中心”,实现西峡香菇产业“持续、高效”发展的核心利益。通过香菇博物馆建设、主题歌曲征集等方式不断增强香菇文化内涵,持续提升产业化水平和标准化水平。

西峽縣借助香菇産業基礎,不斷完善産業鏈條,通過産品的深加工,讓原産地香菇利潤提升。仲景食品作爲西峽香菇産業龍頭之一,除了香菇醬之外,還布局調味品、火鍋底料等行業,2019年實現銷售收入6.2億元,仲景食品的發展壯大正是西峽深耕香菇産業鏈的縮影。
随着铁海快线专列的开启,这个香菇小城,将持续讲述着南北餐桌上的 “香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