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面臨競爭和供應鏈挑戰,是這類生鮮店無法繞開的話題。

圖片來源:牛大吉官網
近日,牛肉社區新零售品牌“牛大吉”完成1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深熊資本領投,險峰長青跟投,春澗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融資主要用于品牌後續供應鏈建設和數字化建設。據天眼查APP顯示,牛大吉曾在2020年和2021年分別獲得Pre-A輪和A輪投資。
牛大吉成立于2019年,品牌所属公司为深圳吉丫头電子商务有限公司,总部位于深圳。作为一个社区牛肉集合店品牌,牛大吉的特别之处在于,将门店开在居民楼集中的社区周边,销售鲜牛肉、鲜牛肉预制菜品、鲜牛肉制作零食和熟食等,并宣称采用从牧场到社区直连的模式,以保证当天凌晨牛肉新鲜现宰2小时到店。
目前,牛大吉開出的100多家店均爲自營,集中在深圳(廣州區域門店尚在籌備當中),並且計劃到2023年門店數量將達到1000家。
從門店業態來看,牛大吉現有1.0和2.0兩種版本門店,前者以售賣生鮮牛肉爲主,按照牛肉部位進行了分割,包括牛腩、牛柳、吊龍、三化腱、五花腱、腱子肉、雪花肉、胸口油等;後者在生鮮牛肉的基礎上,新增了牛肉相關的熟食飯菜和茶飲等。
牛大吉創始人吳海金觀察發現,對不少年輕消費者來說,從采購到烹饪牛肉等環節會耗費較多時間和精力,出于便利性考慮,他們推出了牛肉相關熟食,其中現鹵牛肉、咖喱牛肉菠蘿包、現烤牛幹巴、廣式牛雜杯是店內的明星産品。目前,2.0門店有30多家,按照計劃,剩下的1.0門店也將全部升級。
除了到店自提外,牛大吉還開發了小程序提供外送服務。

圖片來源:牛大吉微信公衆號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980年代至2020年,中國牛肉産量從26.9萬噸一路飙漲,到2021年年産量已經達到了698萬噸。
不過,高漲的需求背後,牛肉行業的上下遊仍然較爲分散,上遊多以中小牧場爲主,中間通過貿易商、牛販子進行流通,零售端的銷售基本上仍集中在商超、菜市場等原始渠道。這也是牛大吉切入牛肉賽道創業的主要原因,吳海金認爲,牛肉行業規模足夠大,但是上下兩端都沒有巨頭的出現,這意味著,互聯網化機會也較大。
潮汕人喜愛吃牛肉,聚集了不少潮汕人的深圳,不僅誕生了八合裏海記等一衆牛肉火鍋,也成爲了牛大吉這樣的牛肉集合店的創業首選地。公開消息顯示,深圳常住人口已超過1300萬,至2014年,深圳的潮汕人口達到300萬之多,占據了當年全部人口的八分之一。
此外,之所以選擇在社區開店,吳海金解釋原因稱,社區距離消費者最近,只有觸達到消費者,才能驅動他們購買;其次,社區租金成本低、點位多,相比在商場開店數量受到限制,中國南方的商品房小區超過10萬個,在社區開店的天花板較高。
這一模式正逐漸被市場驗證。按牛大吉披露的數據,目前,在中國南方的一二三線城市,每一個超過2000戶的商品房小區,可以開設一家面積大概70平米-80平米的牛大吉。從門店收益來看,坪效約爲7000-8000元/月,産品平均毛利率50%,2.0門店一年收入在400萬至700萬元。

圖片來源:牛大吉微信公衆號
不過牛大吉也並非沒有隱憂。
競爭是始終無法繞開的話題。開在社區周邊的牛大吉,可能也無法逃開與當地已有的菜市場、社區生鮮店如錢大媽等業態的競爭。在社區,除了白領,消費人群多爲變爲家庭主婦、大爺大媽等客群,相較而言,他們對價格敏感度較高,客單價也更低,貨比幾家後不一定牛大吉會在長期消費。
以廣州體育東路菜市場爲例,界面新聞留意到,市場內並不缺乏專門售賣鮮牛肉、牛腩及牛肉丸等牛肉周邊産品的檔口,價格每斤50元-85元不等。相比之下,牛大吉的牛肉産品單價較高,每斤價格區間爲55元-118元。
加速開店之後,牛大吉也需要面對供應鏈帶來的新挑戰。
將店在華南當地擴張也許容易實現,但快速擴張到多地之後,意味著對供應鏈密度提出更高要求,牛肉需要空運,中途要冷凍運輸,難以確保“從牧場到社區直連、現宰2小時到店”這一核心賣點,即使運過來,很難達到口感鮮美的要求,消費者很難持續複購,同時,也意味著成本會加大。另外,對單一食材依賴性極強的生鮮門店,除了可能遭遇供應鏈問題,也容易造成盈利點單一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