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將發揮“十八青藥”資源優勢,推進中藏藥材産業有機化、規模化、品牌化、標准化、數字化、現代化發展
“青海省認定冬蟲夏草、枸杞、唐古特大黃、青貝母、秦艽、羌活、麝香、鎖陽、沙棘、獐牙菜(藏茵陳)、黃芪、紅景天、甘松、當歸、水母雪蓮、鐵棒錘、川赤芍、西南手參等十八種中藏藥材爲青海省主要道地中藏藥材即‘十八青藥’。”16日,青海省林草局副局長鄧爾平在青海省主要道地中藏藥材(“十八青藥”)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說。
青海獨特的高原冷涼性氣候孕育了種類豐富、獨具特色的藥用植物資源,優良的生態環境爲藥用植物的生長提供了優勢條件,高寒缺氧、日照時間長、紫外線強、晝夜溫差大等自然特點也使青海分布的中藏藥用植物表現出資源類群多樣、特有資源不可替代、功效作用顯著等資源優勢和特點,是國家道地中藥材重要的産業地之一。

據悉,青海野生中藥材主要爲冬蟲夏草、唐古特大黃,冬蟲夏草産量每年爲110噸至150噸左右,唐古特大黃以采種爲主。人工種植中藏藥材青海省監測和統計面積爲333.7萬畝,其中枸杞種植面積74.8萬畝,沙棘種植面積241.32萬畝、占全國沙棘總面積的8%,大黃、黃芪、當歸等其他中藏藥材17.58萬畝,是全國最大的枸杞種植地區和有機枸杞生産基地,是全國沙棘産業發展重點省份之一,是西部地區重要的當歸、黃芪集中種植區。
此外,青海藥用動物養殖目前以麝類爲主,白唇鹿、梅花鹿、藏雪雞等養殖共同發展,全省養殖基地28個,其中林麝養殖基地9個,養殖規模462只,麝香産品供不應求。
近年來,青海省林草局強化政策舉措,全力推進青海道地中藏藥材産業發展。成立了省“柴杞”品牌建設領導小組,初步形成了“柴達木”等區域性、“青字號”林産品品牌,青海枸杞列入了《中國藥典》(2020版)。冬蟲夏草産業得到持續快速發展,連續兩年舉辦冬蟲夏草鮮草節(季)活動,累計交易額達75億元,培育形成采集、加工、銷售全鏈條産業體系,産區面積達到7000萬畝,年産量100噸左右、産值180億元,産量占全國冬蟲夏草總産量的60%以上,占全球冬蟲夏草總産量的50%以上,該省300多萬農牧民從冬蟲夏草産業發展中受益,爲青海省經濟社會發展、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作出了積極貢獻。
近年來,青海安排種苗示範基地10處、種植示範基地400處、初加工項目6個,青海已成爲全國第二大當歸、黃芪集中種植區。在全國率先啓動有機枸杞基地認定,青海省有機枸杞基地面積近20萬畝,獲得各類有機産品認證面積近13萬畝,青海已成爲全國最大的枸杞種植區和有機枸杞生産基地。
據悉,青海省2020年包括中藏藥材産業在內的林草特色種植産業支付各類勞動報酬約7.97億元,帶動就業人數20.6萬人,帶動周邊農戶5.2萬戶16.5萬人,中藏藥材種植已成爲種植地區群衆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
下一步,青海省林草局将充分发挥“十八青药”资源优势,加快推进青海道地中藏药材产业有机化、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数字化、现代化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中藏药材产业打造成青海绿色发展的生态产业“青海名片”。(记者 李江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