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陳皮,2006年獲批爲“國家地理標志”産品,2009年被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

陈化五年的“大红皮” 李小春 摄
“江門人巧妙地把新會陳皮和各種食材搭配,變化出活色生香的美味,新會陳皮獨步天下,從點睛之筆的作料到大放異彩的主角,陳皮的巧用是味蕾層次的豐富,也是歲月味道的留香。”央視《美食中國品味江門》大型專題紀錄片第四集《歲月留香》以新會陳皮的巧用貫穿全片,全方位展現新會陳皮的歲月味道,讓衆多觀衆對新會陳皮有更深入的了解。眼下,正是廣東江門人采摘新會柑曬制果皮的季節,到處呈現出摘果、開柑、去肉、翻皮、晾曬等一派繁忙景象,曬制好的柑皮需經年複一年的陳化,才能脫胎換骨成爲醇香且矜貴的陳皮。
据了解,新会陈皮有食药茶同源、食养俱佳的独特价值,是“广东三宝”(陈皮、老姜、禾杆草)之首、广东十大南药之一,素有“百年陈皮,千年人参”的美誉。新会陈皮,2006年获批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会城、大泽、司前、罗坑、双水、崖门、沙堆、古井、三江、睦洲、大鳌等11个现辖行政区域),2009年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会2011年被命名为中国陈皮之乡、中国陈皮道地药材产业之乡,2019年成功创建新会陈皮国家现代農業产业园。目前,新会全区的新会柑种植面积约10万亩。
新會陳皮村,因毗鄰梁啓超故居、小鳥天堂,每逢節假日單日接待的遊客數以千計,連轄區內的空氣中都洋溢著淡淡的陳皮味。“新會柑按不同成熟期可分爲青柑、二紅柑、大紅柑。今年新曬的青皮、二紅皮已大量上市,每公斤售價普遍要360元(人民幣,下同)以上。曬幹後要陳化三年以上的,才能稱之爲陳皮。三年陳皮有一種花香味,五年陳皮有一種陳香味,十年以上陳皮有一種藥香味。”陳皮村內一店主向顧客介紹時說,當地人多數采用三瓣式開柑皮,貯存的陳皮時間越長,總黃酮含量會越高,且會逐年增值。
“新會柑按育苗方式分原枝、圈枝、駁枝三種,都屬茶枝柑,目前市面上普遍以駁枝柑爲主,其果較大較圓、果皮偏厚、産量較高、抗病力強,而圈枝柑果偏小偏扁、果皮較薄、油室密集飽滿、果香味明顯。今年部分産區的青柑、二紅柑每公斤分別在14元、20元以上,梅江、東甲、天馬、茶坑等一線核心區的每公斤超34元。”廣東陳皮人家文化創意産業園有限公司雙水種植基地相關負責人梁先生透露,目前該基地500多畝新會柑已進入二紅柑采摘期,每日根據訂單采摘近20噸,十一月底前完成二紅柑的采摘。
随着新会陈皮的名气越来越大,陈皮交易、特色餐饮、休闲养生、文化旅遊等大大拉动了当地的消费,“陈皮宴”被打造成当地茶楼饭馆招揽食客的特色。“我们平日除了招牌古井烧鹅之外,还供应陈皮脆虾、陈皮三杯鸡翅、柑果糯米饭、陈皮老姜稻香肉、陈皮排骨、陈皮红豆糕、陈皮三宝乳鸽、陈皮牛肉丸、陈皮番茄等陈皮菜式及点心给食客品尝,接受陈皮炖水鸭汤、陈皮三宝扎炖鹅喉通等汤品预订。”新会恒益西湖楼厨师长温华溢介绍,陈皮是该酒楼常备的本土食材,蒸、焖、煲、煮、卤、烧等皆可用。
在新會陳皮交易市場中,除了有不同産區、成熟期、年份的陳皮被分門別類擺放供顧客選購之外,柑胎、小青柑、柑普茶、陳皮金桔、陳皮花生、陳皮梅、陳皮餅、陳皮糕、陳皮姜、陳皮醋、陳皮酒、陳皮山楂、陳皮花生酥、陳皮老姜黑糖、陳皮檸檬膏、即食陳皮等衆多商品亦讓人目不暇接。
“小時候,九制陳皮是不可多得的零食,從不舍得一下子吃完。如今,即食陳皮口味衆多,川貝、甘草、鹽津、冰糖等各有風味,但唯獨九制陳皮能喚回童年的那段記憶。”11月7日到陳皮村遊玩的台山“90後”市民黃先生說,老一輩的認爲陳皮對寒咳、脹氣、胃口差、暈車等症狀有一定的功效,除了常用于烹菜煲湯之外,用陳皮泡水、沏茶喝也是當地人推崇的養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