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密集出台新一輪城市規劃建設方案,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搶占新動能發展高地
多路资金组合拳发力 先进制造、新兴产业成支持重点
瞄准新动能 多地新一轮城市规划建设开启
6月26日,济南市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的意见》;6月22日,上海嘉定出台《嘉定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产业高质量协调发展若干意见》;6月3日泰安市召开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动员部署会议……《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近期多地密集出台新一輪城市規劃建設方案,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搶占新動能發展高地。与此同时,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醫藥、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地方正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新兴产业为代表的现代产业体系,并加紧谋划新一批重点项目,加大财政、专项基金等多元资金支持,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强大产业支撑。
多地新一輪規劃建設浮現
6月26日,济南市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的意见》,明确到2025年,起步区綜合实力大幅提升,现代化新城区框架基本形成;到2030年,起步区核心优势基本塑成,城市綜合功能基本完善;到2035年,起步区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绿色智慧宜居新城区基本建成。
这是济南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落子。2018年,《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綜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复,济南被赋予“高水平规划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的重任。2020年10月,“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被写入黄河战略规划纲要。2021年4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同意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的函》。从先行区“变身”为起步区,意味着这一区域从产业功能区向国家级新区的重大定位变化。
這並不是個例。記者了解到,面向“十四五”時期,不少地方圍繞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培育壯大新動能出台新一輪規劃建設。
比如,上海市嘉定区6月22日出台《嘉定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产业高质量协调发展若干意见》,明确“十四五”时期,嘉定区将加快推进嘉定新城新一轮规划建设、全面融入和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深圳提出2021年将推动“前海”新一轮总体发展规划、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出台,綜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实施方案加快出台。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表示,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但在某些領域仍有突出短板。比如,供給體系不適應新經濟發展的規律要求,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這就使得尋找和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更爲迫切。地方要贏得可持續發展動力,就必須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逐步由已式微的傳統産業轉移到新興産業上來,不斷吐故納新,保持經濟健康穩定增長。
發力構築現代産業體系
在地方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培育壯大新動能中,構建以先進制造、新興産業爲代表的現代産業體系是重要發力點,並推出了“真金白銀”的資金組合拳。
济南提出,将全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聚焦高端高质高效、集聚集群集约的产业发展方向,加快打造科技创新引擎,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高端现代服务业。日前出台的《青岛市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工作方案》明确,突破发展重点产业成为青岛面向未来寻求进一步动能转换的第一要务,其中在新兴和未来产业上将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醫藥、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产业。
政策紅利的背景下,與之相關的一攬子重大項目正在加緊謀劃中。青島提出,出台實施促進13條産業鏈高質量發展財政政策,力爭每條産業鏈引進2個左右總投資30億元以上的産業大項目;聚焦高端智能家電、軌道交通裝備、新能源汽車、工業互聯網等優勢領域,布局實施一批重大項目。泰安提出要抓緊抓好項目支撐,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千方百計培育招引大項目、好項目、強項目,強力推進項目落地實施。
新舊動能轉換重點項目需要大量資金,包括財政資金、專項基金在內的資金組合拳持續加碼。例如嘉定提出對氫燃料電池、智能網聯汽車等重點領域,單項政策扶持金額最高達1000萬元;在促進高性能醫療設備及精准醫療産業發展上,扶持金額最高達2000萬元。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基金已投資省內各類重點項目125個,投資金額320億元,帶動社會資本1500億元,下一步將重點支持先進制造業集群、現代海洋産業體系、綠色化工和新能源等領域。
需因地制宜加強統籌
在專家看來,地區在制定新一輪區域規劃、壯大新動能引擎中,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新興産業、加快産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是重要的著力點,但同時要注意因地制宜做好統籌布局,更好實現區域協同發展。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範若滢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可以重點在新産業、新基建、新消費等領域發力。包括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新興産業,助力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圍繞5G、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新基建領域進行重點布局,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
劉向東表示,從供給側角度看,培育新動能應聚焦在創新鏈、産業鏈和供應鏈的優化升級上,著力打通技術創新、産業結構和供需市場之間的循環鏈條,加快形成以創新引領産業升級和需求牽引供給優化的新動力格局,通過新技術應用、新標准要求、新需求引導,促進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快培育,加速轉向由現代産業體系支撐的新經濟形態。
在具體路徑上,劉向東表示,各地要發揮各自的禀賦優勢,不能圍繞新興産業一哄而上,形成重複建設,要依據自身的資源、人才、生態等禀賦加強鍛長板培育發展新優勢,並根據自身實力有選擇地補短板。政府需要營造良好的産業發展環境,制定適時合宜的産業政策,加大對重點優勢産業的扶持力度,盡快依靠科技創新培育有競爭力的産業集群和有影響力的創新型企業。
範若滢也指出,各地需要結合當地産業基礎,順應區域經濟發展規律。要充分發揮地方要素禀賦優勢,建立與區域人文、資源、交通等相契合的産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