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深交易所首批9只基礎設施公募REITs(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産投資信托基金)今日正式上市,這是我國公募REITs發展的關鍵一步,如何把這一國際市場上成熟的不動産金融産品,結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基礎設施投融資領域的實際情況,以試點方式穩步啓航,探索出一條適應我國國情的基礎設施公募REITs發展道路,一直以來受到各方諸多關注。
市場的高度關切,緣于這一投融資工具所具有的多重現實意義。宏觀層面,公募REITs的推出有利于服務國家戰略,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近年來,我國新區域協調發展空間格局進一步拓展,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海南自貿港、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等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穩步推進,中央明確要求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加快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實施步伐。公募REITs作爲永續、權益型金融産品,能夠盤活存量資産,提升不動産投資的投資效率,是實現基礎設施投融資機制創新的重要工具。從首批9只産品看,所投基礎設施項目涵蓋垃圾處理及生物質發電、收費公路、産業園區、倉儲物流和汙水處理等類型,覆蓋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等重點區域。
基礎設施公募REITs在我國的潛在市場規模巨大。改革開放40多年來,經過長期的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我們積累了大量成熟運營的優質項目,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環保、市政等領域。以粵港澳大灣區爲例,有機構推算,粵港澳大灣區可通過REITs盤活的不動産規模達34萬億元,從這些存量基礎設施中篩選出5%到10%的資産進行REITs運作,對應的REITs市場規模就已經能夠形成全球排名第二的REITs市場。
從資本市場建設的角度看,公募REITs作爲股票、債券和基金等傳統金融工具之外的另一類創新型金融産品,有利于豐富資本市場投融資工具,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一方面,這類産品收益相對穩定,具有中等風險、中等收益的特征,從而較好地滿足保險資金、養老金、社保基金、銀行理財等機構投資者的投資需求;另一方面,公募REITs産品流動性較高,公募發行認購門檻低,由專業機構管理,可引導部分民間資金配置于優質、現金流穩定的不動産資産。
借由這一新的資産證券化産品,市場各參與主體的活力都將得到進一步增強:政府機構可以將基礎設施資産或權益讓渡給社會資本,從而收回資金用于滾動建設,改善地方政府負債水平;原始權益人可以有效優化企業資本結構、緩解資金壓力;投資者則能夠更直接地分享到國家區域重大發展戰略的紅利,享受基礎設施穩定的運營收入帶來的投資收益。
此前的認購情況顯示,首批9只公募REITs産品網下投資者和公衆投資者平均有效認購倍數均較高,投資者認購踴躍。這固然與首批産品底層資産盈利狀況穩健、收益確定性和吸引力較高有關,但也要看到,投資者提升對新産品的認知需要時間。在公募REITs起步階段,一些投資者對于這一産品的風險收益特點還缺乏了解,對于其背後存在的價格波動風險、基礎設施項目運營風險等所知不多。
首批試點項目能否順利穩步起步,仍有待市場考驗,需要各方既保持熱情,又保持理性冷靜,共同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對于監管機構而言,對公募REITs産品交易重點監控,嚴厲打擊異常交易和違法違規行爲,是維護市場良好生態的合宜之舉。對于投資者來說,更需要在投資前對相關資産的商業模式進行充分了解,保持一種理性投資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