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北京市東城區北崗子街53號的胡同,如果不是有意尋找可能不會發現,這裏藏了一家社區養老服務驿站

走進北京市東城區北崗子街53號的胡同,如果不是有意尋找可能不會發現,這裏藏了一家社區養老服務驿站。这就是东城区体育馆路街道南岗子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也是东城区首家以老幼一體、老残一体为特色的驿站。
老幼一體
打造社區老年人的樂園
2019年5月底,南岗子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开始运营,不同于普通的养老驿站,这家驿站是东城区首家以老幼一體、老残一体为特色的驿站。除了为地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助餐助浴、文化娱乐、健康指导、心理慰藉等服务,驿站还专门开辟了儿童活动区。0至3岁的幼儿可以在这里体验公益早教课程。部分设施还可以供残障人士一同使用,实现了复合式的运营模式。
走進驿站的院子,就看到左手邊一排整齊的房屋,房屋外被細心地安裝上了無障礙設施,有的房屋門口還特別設計了坡道,方便輪椅通行。院子中間的空地上有一個供兒童玩耍的彩色滑梯,地上還鋪了綠色的軟墊,滑梯邊的窗台下種了一排月季花,正在盛放。
與兒童活動室“共存”的老人專用的日間照料室、心理慰藉室、推拿按摩室、助餐室、活動室等。驿站占地面積600余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爲379.8平方米,有22間房屋,屬于北京市的A類養老示範驿站。
該養老服務驿站與地區已建成的蔥店社區、四塊玉社區兩個養老服務驿站相互呼應,形成了功能互補、分布合理的街道整體布局,讓居民在一刻鍾內獲取養老服務。
驿站在为老服务的基础上,努力探索老残一体、老幼一體的复合运营模式,将养老和助残工作结合,部分设施及活动由老年人和残障人士共享,居民在使用上灵活互通。同时,驿站为婴幼儿提供了专业的感统活动教室、室外活动设备及场所,并配备了专业的早教器具,后续将持续开展公益性早教课程,并为地区婴幼儿提供免费活动场所。老人可以带着孙辈一起来驿站活动,比如老人理发、理疗或者参加训练课程的时候,孙辈可以上早教课,一举两得。
“兩老兩小”一個院
共克時艱9個月
南崗子社區養老服務驿站獲評北京市2020年感動社會·民政榜樣先進集體。
爲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根據北京市民政局要求,自2020年1月27日零時起,全市養老機構實施封閉式管理。當時,南崗子社區養老服務驿站內,恰好有兩位長期提供日間照料服務的高齡老人。“當時正值春節,很多工作人員已經放假回家。驿站內只有我一名工作人員,心裏多少還是有些緊張的。”站長張晴回憶道。
驿站內的兩位老人雖然年事已高,但對外界的情況基本了解,也對封閉式管理非常理解。97歲高齡的李秀芳老人患有阿爾茨海默病,但老人的身體基本能夠自理,82歲的關玉美老人頭腦靈活、思路清晰,身體上卻更需要照顧。張晴不敢有絲毫懈怠,除了照顧好兩位老人的飲食起居,白天還針對她們不同的照護需求,爲老人安排活動,陪李秀芳老人做做小遊戲放松心情,陪關玉美老人看看電視,聊聊天。夜裏,張晴更是不敢睡踏實,時刻關注兩位老人的狀況。幾天下來,張晴明顯有些體力不支,但絲毫不敢松懈。
10天後,驿站的另一名員工王笑陽經過各方面檢測後符合要求,到崗工作。有了工作夥伴的張晴這才稍稍松了一口氣,兩人排班,有計劃地進行服務。
“因爲疫情,服務商無法提供餐食,公司就派專人定期給我們送食材。水果、蔬菜、肉蛋、海鮮都有,但做飯就需要我們自己動手了。”張晴說,她和王笑陽之前對做飯都不是很精通,但爲了能讓兩位老人吃得滿意,一邊靠著網上菜單,一邊靠著兩位老人的指導,廚藝一點點不斷提升。
在封閉式管理的這段時間,1996年出生的張晴和1997年出生的王笑陽與年齡相差六七十歲的兩位老人相處得格外好,張晴戲稱她們是“兩小陪兩老”。驿站的封閉式管理時間近9個月,在“兩小”的悉心陪伴下,“兩老”的生活幾乎與往日無異,各項身體指標都很正常,心情也保持愉悅。
線下服務轉線上服務
電話追訪關愛社區老人
在南崗子社區養老服務驿站施行封閉式管理期間,張晴和王笑陽除了照顧驿站內的兩位老人外,也沒有忘記轄區的老年人。兩人這期間開啓了“居家”辦公的模式,利用電話、微信以及慈愛嘉自主研發的“美麗花”線上系統,爲轄區40余位居家老人提供線上健康管理服務,爲他們建立健康管理檔案,每日進行管家服務提示,利用公司的線上問診系統提供在線健康咨詢,在疫情期間爲有需求的老人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
張晴解釋道:“疫情發生之前,我們驿站有很多線下活動,比如聘請了專業的教練,從老年人的身體條件出發,設定了一套‘炮筒’運動課程的訓練動作,並培訓了驿站內的工作人員,定期爲老人開展這項課程,深受老年人喜愛。80多歲的獨居老人楊鳳英就是愛好者之一。但疫情發生後,老人不能來驿站體驗線下課程了,我們就在線上爲老人展開健康指導。我們每天早中晚還會爲社區高齡、獨居、孤寡等特殊老人開展電話或者微信問詢服務。借著傳遞健康養生知識的契機,了解老人的最新狀況,同時也爲老人提供一些未病防治知識和防疫小妙招。”
如今,驿站恢複了正常管理,3名照護員與張晴一起開展工作,但李秀芳、關玉美兩位老人依然與張晴的感情最深,這段共克時艱的經曆成了她們彼此都難忘的一段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