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住建部、農業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十四五”时期加快推进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提高农房品质、提升乡村建设水平作了部署。
《意見》強調,農房和村莊建設現代化是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加快農房和村莊建設現代化,完善農房功能,提高農房品質,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對于整體提升鄉村建設水平、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提高農民居住品質、改善農民生産生活條件,不斷增強農民群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重要意義。
補齊村莊建設短板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大力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全國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實現住房安全有保障,農村住房條件和居住環境明顯改善。同時也要看到,我國農房的設計建造水平亟待提高,村莊建設仍然存在較多短板,迫切需要完善農房功能,提高農房品質,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整體提升鄉村建設水平,改善農民生産生活條件。”住建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具體來看,我國農房和村莊建設因嚴寒與酷暑地區的不同、幹旱與豐雨地區的不同、山區與平原地區的不同、農林牧地區的不同,既具有明顯的差異性,也具有共同的目標和底線要求。對此,《意見》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做好組織實施工作。
“长期以来,乡村的农房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农房主要依靠农户自建,大多农房质量参差不齐,存在安全隐患,一旦出现重大自然灾害,不仅容易造成人员伤亡,而且也会造成农户经济损失。同时,很多乡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不足,不少农房还缺乏足够的卫生条件,不利于公共卫生的维护。”中国農業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小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李小雲表示,《意見》對農房和村莊建設現代化作出了全面部署,對城鄉均衡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多措並舉改善居住條件
在河北省衡水市故城縣董學村村民蘇彥軍家,小院紅磚鋪地,十多盆花草嬌嫩欲滴、長勢正旺。“澆花用的水都是我們餐廚、洗浴産生的廢水。這些廢水經過處置後,不僅能澆花,還用來沖廁、灑掃。”蘇彥軍說,自從家裏安上汙水處置系統,汙水廢水都能收集起來再利用。
截至目前,河北全省新增完成覆蓋3987個村莊的生活汙水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累計完成建設覆蓋32474個村莊的生活汙水無害化處理設施,覆蓋率達到70%。
改善鄉村居住條件還有哪些重點工作呢?《意見》給出了提升農房設計建造水平、營造留住“鄉愁”的環境、因地制宜推進農村生活汙水處理等12個方面的具體措施。
在新建农房方面,要坚持“避害”的选址原则,避开自然灾害易发地段,合理避让山洪、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危险区,不在陡坡、冲沟、泛洪区和其他灾害易发地段建房;在保护生态方面,要尊重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态脉络,注重与自然和農業景观搭配互动,不挖山填湖、不破坏水系、不砍老树,顺应地形地貌;在设计建造方面,要因地制宜解决日照间距、保温采暖、通风采光等问题,促进节能减排;在提升村容村貌方面,要以农房为主体,利用古树、池塘等自然景观和牌坊、古祠等人文景观,营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村容村貌,构建“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的自然景观,营造“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的乡村生境;在垃圾分类方面,传承乡村“无废”的生产生活方式,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以生活垃圾分类为抓手,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源頭減量,變廢爲寶……
打造美麗宜居鄉村
在改善鄉村居住條件方面,各地都已經積累了不少有益經驗。
在山西鄉甯,幹部、群衆、志願者齊上陣,清運車、灑水車、裝載車等機器全出動,“治亂創美”取得了良好成效;在江西婺源,民宿産業蓬勃發展,民宿總數超過900家,湧現出“九思堂”“厚塘莊園”“花田溪”“天淨沙”爲代表的一批知名鄉村民宿品牌;在河南孟州,許多村莊按照“一宅變多園”模式,將農村空心院和閑置宅基地,改建成文化廣場、農村幸福院、小遊園,推動村容村貌整體提升……
“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延伸是改善鄉村居住條件的重要基礎。一方面,要從觀念上摒棄‘農村住房可以差一點’的偏見,全面提升鄉村住房和鄉村建設的基礎設施水平;另一方面,鄉村無論從住房還是生産生活環境上都不同于城市,鄉村建設應該把鄉愁、農耕文化留在鄉村,不能單純追求和城市一模一樣。”李小雲說。
在李小雲看來,鄉村擁有新功能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達到一定水平後的必然趨勢,鄉村建設需要適應這樣的鄉村發展規律。《意見》的出台,爲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住建部等部門表示,各地要根據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經濟條件、文化傳承、村莊類型等要素,選擇若幹有代表性的村莊開展試點,爲當地農房和村莊建設現代化提供實際案例參考,不斷提高農房和村莊建設現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