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到39歲的群體,已成爲加杠杆買房的主力。調研報告顯示,購房者普遍通過加杠杆方式購房,受調群體中全款購房比例僅占18.1%。
在很多城市,通過加杠杆買房,成爲普遍現象。有報告顯示,24到39歲的群體,已成爲加杠杆買房的主力。
根據貝殼研究院、中國消費者報28日聯合發布的《2021消費者置業信心指數報告》(下稱“報告”)顯示,購房者對2021年房地産市場走勢樂觀,消費者置業信心指數達到108.4。不同區域消費者置業信心指數存在“東高西低”的分化特征。城市能級越高,消費者置業信心指數越高,一線城市消費置業信心指數爲109.6,明顯高于其他能級城市。
消費者置業信心指數還因年齡、學曆、收入等不同而存在差異。消費者信心指數從年齡上看呈現倒U型特征,24歲及以下、40-49歲和50歲以上消費者置業信心指數偏低,分別爲104.1、105.1和106,而25-29歲和30-39歲消費者的購房信心較高,分別爲112.1和109.1。
值得注意的是,24到39歲的群體,已成爲加杠杆買房的主力。調研報告顯示,購房者普遍通過加杠杆方式購房,受調群體中全款購房比例僅占18.1%。“95后”父母多为60、70 后,而这两代人已经有一定的财富积累,在购置房産时,有能力对子女进行资助,因此“95后”购房群体中全款购房比例相对较高。
與之相反,30-34年齡段購房者貸款比例最高,達到87.4%。從購房群體的需求類型看,首次置業群體購房杠杆較高,貸款比例達86.6%。
我國哪些城市的居民杠杆率較高呢?目前“杠杆率”的統計存在較多口徑,其中比較常用的有兩種:一是住戶貸款余額/GDP,即住戶部門杠杆率;另一種是住戶貸款余額/住戶存款余額,即住戶存貸比或居民資金杠杆率。
不同地區、不同城市,居民資金杠杆率、住戶部門杠杆率也呈現較大差別。總體上,我國城市居民杠杆率呈現南高北低的格局。根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在重點城市中,廈門、深圳、南京、杭州等東南沿海城市杠杆率較高。
四城杠杆率比較

數據來源:第一財經記者根據各地公開數據統計梳理
數據顯示,2020年,四城的居民資金杠杆率均超過了130%,其中最高的廈門達到了148.9%。在住戶部門杠杆率方面,杭州高達126.8%,深圳和南京也超過了90%,廈門爲87.3%。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去年GDP增速較慢,因此四成的住戶部門杠杆率均有明顯提升。
房價高,會帶來居民杠杆率高,杠杆率高則進一步推高了房價。數據顯示,深圳、廈門、杭州和南京房價均位列我國城市房價前十位。以廈門爲例,根據中國房價行情網數據,廈門3月均價達到了48570元/平方米,在全國所有城市中,也僅次于深圳、北京和上海三大一線城市,位居第四,甚至超過了一線城市廣州。
报告建议,应加强居民杠杆风险管控。居民购房杠杆水平过高,可能会引起金融风险,尤其是首次置业群体、年轻群体的购房杠杆值得重点关注。对此,一是继续强化“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政策主基调,调控房价在合理范围内波动,逐步削弱房産的金融属性,让住房真正回归居住属性;二是进一步强化落实“因城施策”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加强对住房金融贷款的审慎管理,严禁以“首付贷”、“经营贷”等超过自身偿债能力的加杠杆方式购房。
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熱門城市圍繞限購、限售、限貸等政策持續對住房需求端嚴加管控,也對購房者的置業資格、計劃等産生影響。41.2%的購房者預期2021年住房貸款難度將增加,73.2%的購房者預期2021年住房貸款利率呈現穩中上行趨勢。
據貝殼研究院數據監測,4月重點60城平均首套、二套房貸利率較去年底均累計提高了10個基點,平均放款周期爲46天,呈高位調整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