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聯合貝殼研究院發布《2021消費者置業信心指數報告》指出,消費者置業信心整體持樂觀態勢,指數分布呈現出區域分化、人群分化特征;年長者、改善型換房客群房價收入比較高
28日,中國消費者報聯合貝殼研究院發布《2021消費者置業信心指數報告》指出,消費者置業信心整體持樂觀態勢,指數分布呈現出區域分化、人群分化特征;年長者、改善型換房客群房價收入比較高。
《报告》指出,首次置业群体是市場成交主力,高能级城市改善型换房比例更高。调查数据显示,51.2% 受访者的购房需求为首次置业,36.2% 受访者的置业需求为改善型换房,可见自住需求为绝对主体。分区域看,不同能级城市首次置业群体购房成交均占据主导,但城市能级越高,改善型换房需求比例就越高,其中一线城市改善型置业需求类型占比为40.9%,相较四线及以下城市高出5个百分点;东中西部地区首次置业群体占比均过半,其中西部城市占比 53.1%。
改善型住房需求持續釋放,消費者在空間上住得更加寬敞。當前房地産市場已經告別過去住房短缺時代,正在向“居者優其屋”的品質居住進階,消費者的居住需求更加多元化、品質化;且伴隨著二孩政策的放開,家庭人口數量的增加也加速消費者在住房面積上的置換升級。貝殼平台數據顯示,2021年重點30城市5購買三居及以上産品的客群占比39.7%,相較2017年增加6.7個百分點。

《報告》顯示,近7成購房客群置業總價在200萬以內。一線城市購房總價在200萬以內的客群占比僅33.8%,非一線城市購房總價普遍在200萬以內,其中該比例在三線及以上城市達到9成以上。貝殼平台成交數據顯示,北京和深圳購房客群置業套均總價處于較高水平,跻身于“500萬區間”陣營;上海、杭州、廣州等6城市購房套均總價超過200萬元,構成了第二梯隊;而新一線城市中合肥、成都、長沙等11城購房套均總價尚未超過200萬,總體上看各城市房價呈現“階梯狀”分布。
《报告》还显示,消费客群普遍通过加杠杆方式购房,受调群体中全款购房比例仅占 18.1%。对比不同年龄段群体看,25-39岁群体对杠杆的依赖度较高,贷款购房比例超过8成,其中30-34年龄段群体贷款比例最高,达87.4%。80前群体资金积累相较充足,对杠杆的依赖度相对较低,贷款比例未超过8成。95后父母多为60、70后,而这两代人已经有一定的财富积累,在购置房産时,有能力对子女进行资助,因此购房群体中全款购房比例相对较高。从购房群体的需求类型看,首次置业群体购房杠杆较高,贷款比例达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