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萬物複蘇,春節過後多數商品出現跨速沖高後,季節性需求未能如期出現,反而因爲原料的大幅上行使得下遊生産節前訂單壓力增加,新單望而卻步。不少公司表示盡管節前做了部分備貨,但不可避免的是,此輪瘋狂的漲價潮對絕大部分企業生産經營影響都很大。高昂的原材料價格使得産業鏈下遊難以消化,市場的成交逐步萎縮,也不乏更多的持貨商更加冷靜思考看待市場,獲利積極讓利低出。
據生意社(100ppi.com)監測顯示,3月5日化工指數爲1030點,與昨日下跌5點,較周期內最高點1039點(2021-03-03)下降了0.87%,較周期內最低點598點(2020-04-08)上漲了72.24%。(注:周期指2011-12-01至今)

據生意社價格監測,2021年第09周(3.1-3.5)大宗商品價格漲跌榜中化工板塊環比上升的商品共45種,其中漲幅5%以上的商品共12種,占該板塊被監測商品數的13%;漲幅前3的商品分別爲氯化铵(9.20%)、己二酸(8.52%)、環氧乙烷(7.89%)。環比下降的商品共有22種,跌幅在5%以上的商品共2種,占該板塊被監測商品數的2.2%;跌幅前3的産品分別爲順酐(-11.76%)、正丁醇(工業級)(-5.29%)、DOP(-4.53%)。本周均漲跌幅爲1.04%。

2021年第09周(3.1-3.5)化工板塊呈現先漲後跌的態勢,前三天延續之前的大漲行情直沖周期(指2011-12-01至今)最高點,最後兩個工作日呈明顯下跌走勢。
從板塊來看,化工市場表現分化。前期因原油大漲,酚酮産業鏈、丙烯産業鏈、苯乙烯産業鏈等板塊表現搶眼,本周下跌産品跌幅占比也較大,跌幅占比分別爲55.56%、50%、45.45%,而産業鏈向下逐步靠近終端的産品發力較晚,本周依然漲勢明顯。


從漲跌因素來看,前期上漲因素主要爲宏觀面通貨膨脹、原油大漲引起的上遊拉動、外圍突發事件引起的供應緊張、及國內需求預期增加等四個因素。大漲之後理性回調也是必然結果:
首先,原料的暴漲對下遊企業生産經營影響較大,本次大幅上行也存炒作因素,自從2020年聚丙烯炒作瘋狂大漲之後,在這一年中炒作産品此起彼伏。而夾雜著炒作因素影響的大漲也將必然理性回調。
其次,此輪瘋狂的漲價潮後,高昂的價格産業鏈下遊難以消化,市場的成交逐步萎縮,也不乏更多的持貨商冷靜思考看待市場,獲利積極讓利低處。
再次,供應鏈管理中牛鞭效應告訴我們:任何相對緊張都將以過剩結束,當前國內化工行業産能扔處過剩狀態。
綜上,短期考慮到原油高位支撐,化工行業會理性回調,不會出現大幅走跌的態勢,另一方面,全球疫情下國內生成經營情況明顯處優勢,出口和國內需求逐步回暖的態勢是毋庸置疑的。生意社來看,化工行業指數將理性回調一段時間,大宗商品價格=貨幣供應/商品供應,化工原材料價格也將在貨幣和供需共同影響下逐步尋找平衡點。
(文章來源:生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