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亞探討共建能源絲綢之路
(日期:2014/5/29 20:09:35)
浏覽人數:481 |
|
![]() |
5月26日,第十八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暨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在西安闭幕。在会议期间举办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合作专题论坛上,来自中国和中亚地区国家的政府官员、能源学者和企业代表等,就能源合作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探讨。各方普遍认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应加强能源合作,共建中国中亚能源丝绸之路,促进共同发展。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張玉清在致詞中表示,中國願意加強與絲綢之路沿線各國在資金、技術、人才等各方面的合作,促進能源産業發展。中國將堅持互惠互利原則,堅持“引進來,走出去”戰略,加強與沿線各國在能源方面的溝通及協調,並且積極發揮國內各地優勢,尤其是發揮陝西省等西部地區的區位優勢,促進與絲綢之路沿線各國在能源方面的合作。 “中亞地區油氣資源主要集中在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據國際能源機構預測,中亞有可能成爲僅次于中東的世界第二大油氣生産基地。”中國投資協會能源研究中心副理事長曾興球說,能源開發已成爲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頭戲、主平台。中國西部與中亞國家接壤3700千米,油氣合作潛力很大。中俄剛剛簽訂油氣合作大單,並且中國、中亞、俄羅斯正在商討加快實施油氣田資源開發項目,抓緊建設新的油氣管道,擴大油氣加工合作,將形成資源國、消費國、過境國間緊密合作的新格局,打造多方共贏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 吉爾吉斯斯坦地質和資源署副署長蘇爾坦諾夫·舍裏庫認爲,目前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能源合作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氣方面,以後應向其他礦産資源領域拓展。吉爾吉斯斯坦的煤炭資源豐富,非常關注煤化工領域的新技術,希望與中國開展這方面的合作。 “能源項目投資較大,風險較高,政府、企業要合力推動項目建設,控制投資風險。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政府、行業組織和企業要緊密合作,開辟新的能源走廊,實現雙贏和多贏。”《能源憲章條約》組織專家紮法爾薩馬多夫在接受中國化工報記者采訪時說,中亞作爲欠發達地區,面臨能耗較高等困惑,與中國有共同的訴求,在能源合作方面不僅要加強能源貿易,還應合作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並盡早規劃新能源發展。 陝西省發改委主任方玮峰表示,陝西與中亞各國能源資源都很豐富,應加強技術合作、轉讓,共享技術成果,開展資源優勢互補。目前陝西正在積極推進西安能源期貨交易所、能源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西安能源儲備基地建設,爭取上合組織能源俱樂部落戶西安。陝西省將從資源勘探開發、技術研發推廣、能源貿易、能源裝備等方面,與絲綢之路沿線各國展開合作,共建能源絲路經濟帶。 業界觀點: 建設泛亞歐能源橋梁 中石油中亚管道公司总经济师张少峰:中石油在中亚地区油气业务涵盖油气勘探、开发、管道、炼油和销售等领域,其中在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三国的油气合作项目共18个。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每年输送天然气300亿立方米,将中亚国家天然气资源与中国消费市場相连接,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到2015年输气能力将达到550亿立方米,2020将达到850亿立方米,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将成为中亚地区规模最大的外输管网。从长远看,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泛亚欧地区的能源桥梁,为中亚天然气资源过境中国出口到更广阔的亚太市場创造了条件。 國內企業要做好准備 中国投资协会能源研究中心副理事长曾兴球: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充分发挥上海合作组织和欧亚共同体的作用,增强互信,深化合作,有效协调各国利益;要创新合作方式,打造经济利益共同体,适时建设自贸区。未来以能源企业为主的产业合作将进一步加快发展,中国石油、天然气、电力进口将进一步增加,能源贸易往来将更加频繁。石油石化企业要加快改革和转型升级步伐,做好进口能源国内周转准备,新疆、甘肃、陕西等省区要提高石油、天然气加工利用、转换能力,加快调整产业布局。 共同應對能源轉型 中國海油能源經濟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員陳衛東:全球已進入新的能源轉型期。能源消費主體從發達國家轉向發展中國家,傳統能源出口國向消費大國轉型,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向天然氣爲代表的低碳多元能源轉型,常規油氣向非常規油氣轉型。適應這個轉型,中國中亞能源産業有必要合作共同應對。 發展新型清潔能源 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主任李文淵:從地質上來說,絲綢之路位于世界三大成礦區域,礦産資源豐富,中亞是世界已知最重要的能源資源和礦産資源分布區。發揮絲綢之路沿線資源優勢,中國與中亞地區應積極開展交流合作,進一步加強能源資源和礦産資源勘查。同時推進頁岩氣、煤層氣等新型清潔能源資源研究勘查。 陕西能源化工研究院院长周立发: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油气资源富集,而且还拥有丰富的油页岩资源,是世界油页岩聚集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仅乌兹别克斯坦油页岩储量就有约470亿吨、探明储量约12亿吨,正在建设中亚地区第一个年处理800万吨油页岩的加工基地。目前油页岩开发利用尚未引起沿线国家的重视。应发展油页岩开采—干馏炼油—半焦燃烧—灰渣高效利用—页岩油、重质燃料油产业链,实现梯级化、多元化和生态化綜合利用。

|
|
|
![]() |
 |
|
中國品牌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企业新闻是本站品牌会员企业自行发布的新闻,若产生任何法律纠纷均与本站无关,特此声明!
※ 联系方式:中國品牌总网管理客户服务部 电话:0595-22501825
品牌策劃營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