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国际服装巨头纷纷加码中国之时,一家意大利高端服装品牌Etro的高管却道出了作为市場后来者的困惑。“我们现在发力,可以说比LV、Gucci等业界大佬在中国晚起步6-10年,确实,在时间上失去了优势。”Etro全球通訊副总裁Jacopo Etro日前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专访时坦言,其同时透露了该品牌在中国还遭遇”地域差别大、政策压力”等诸多困境。有业界观点认为,中国消费力激增确实催生了高端品牌发展的机会,但Etro所道出的困难也着实存在,加之LV等大牌的固有地位尚难撼动,一些前来分羹的后来者在中国闯关并不容易。
渠道模式存失誤
Etro創立于1968年,以高級紡織品面料爲起點,佩斯裏花紋是該品牌的象征和標志。接受北京商報記者專訪的Jacopo是Etro品牌創始人的長子,身兼這個家族企業的面料總監等多職。
“Etro在12年前就已进入中国,当时的门店是和零售商Joyce合作。十年后,2012年,在北京成立了其在中国的分公司Etro China。目前,中国只有这一家公司,未来可能会在香港建立一个分公司。”Jacopo介绍了该公司的情况。
“很多人都問我們,爲什麽近兩年才單飛獨立開店?事實上,2002年後十年,我們一直和Joyce合作,當時是想給這種渠道模式一個機會,以爲渠道會變得更好,但並非無此。而且那段時間,公司還在經營日本的分店,穩定日本店鋪的發展並實現盈利需要一定時間,沒有辦法兩頭都做,所以暫時放下了中國市場。”
錯失時間優勢
然而,就在此期間,已經在中國發展20年左右的高端品牌已然站穩了第一梯隊的腳跟。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LV在中國內地的32個城市管理著64家門店,Gucci在32個城市開設了59家門店。作爲後來者,要想與衆多實力派品牌爭市場,難度可想而知。
不僅如此,當前中國高端市場的發展正在趨緩。前瞻産業研究院分析報告指出,2013年中國內地的奢侈品市場年增長率僅爲2%左右。而2012年,這一數字爲7%,此前的2011年,此數字高達30%。據預計,緩慢增長的態勢還將延續。Etro選擇在中國單飛的時間點似乎正撞在了這一關口上。
“確實在時間上失去了優勢。”Jacopo明確表示。
在華發展遇多重困境
“目前,公司在中國發展確實面臨很多困難,這一行業在中國不好做”,Jacopo直言,“開拓中國市場,就必須起用一部分中國人,只有他們了解當地的文化和商業模式。但奢侈品在中國的發展還不是很成熟,還算新興行業,在這個行業做得比較好的中國人比較少,僅就銷售員而言,由于較大的文化差異性,合格且熟悉我們産品的銷售人員很難找。”
另外,中國地區差異非常大,商業模式、地方政策都不一樣,這就造成外來者對于當地政策不了解,開展工作比較難。“如果在歐洲,都是統一規則下。但在中國,就不那麽容易了,地區間稅收政策不一樣,有時可能還要重複交稅。”Jacopo表示。也因此,公司支出確實增加了,而零售終端價是統一的,多支出只有自己消化。
更值得注意的是,Jacopo也承認,“反腐倡廉、厲行節儉”之下的中國新政確實對高端消費産生了影響。
即便壓力重重,Jacopo對中國市場依然較爲樂觀,“現在有更多的中國人對奢侈品的需求越來越大。”據其預測,在較短時間內,該品牌在中國市場份額能達到至少10%,“這個比例不會超過20%,因爲任何一個品牌在市場的份額達到25%以上都是不健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