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冷水江市陰雨綿綿。如中部地區許多其他初春小城一樣,這座被稱爲“世界銻都”的湖南縣城的初春,似乎離喧囂尚早。
這並不是冷水江街頭的全部景象。在市政府及一些企業門口,時常聚集著數十人,多時上百人,屢次造成交通癱瘓。這種“熱鬧”已持續半年多。
聚集的人群多爲因集資陷入困境的上訪戶。自2013年7月以來,“冷水江市近千家投資公司老板卷款潛逃”等言論,不斷散見于一些報道和網絡論壇。《財經國家周刊》記者在冷水江調查發現,一個由投資公司搭台,礦業資金、私營企業主、公務員、打工者和農民等各個階層參與的龐大非法集資網絡正深陷崩盤危機,並向周邊縣市蔓延。
集資黑洞
“雖然被搶救回來,但我的心還是死的。”在講述向冷水江市金海投資有限公司(下稱“金海公司”)“投資”的經曆時,铎山鎮新楓村村民陳躍華仍然心有余悸。
不能說陳躍華沒有一點防範意識:“金海的利息也低,月息只有1分,其他投資公司都是2分和2分多。但是到了去年6月,本金就取不出來了,10月份就連利息也不給了。”
據當地政府的公開信息,至2013年11月15日止,金海公司未償還的非法集資余額爲3.1518億元,涉及人數3000余人,而金海公司現有資産不足3000萬元。
相比陈跃华的心灰意冷,曾是湖南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的湖南金鹰服飾集团(下称“金鹰服飾”)董事长陈晓荣则狼狈不堪,甚至一度只能躲在位于长沙和冷水江的办公室里,靠保安和门禁卡来保护自己。
冷水江市非法集资的多米诺骨牌被推倒,始于2013年6月。影响最大的,正是金鹰服飾出现的兑付危机。
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多方调查,该公司向至少5000名社会公众和3000多内部职工筹集高达10多亿元的资金。2013年7月,金鹰服飾集团资金链断裂,停止返还社会投资者和内部职工的本金并降低月息,12月开始停止付息。
據一位要求匿名的公司高管介紹,在律師團隊的幫助下,陳曉榮精心設計了其“集資方案”,比如在合同文本上使用“創投公司”的名義,約定集資關系是“受托人和委托人”,並注明委托人“是受托人(公司方)的員工或親戚朋友,目前擁有閑置資金”,強調委托人獲得是“分紅”而非“利息收入”,等等。
金鹰服飾还设计了一套累进利息方案。“投资”金额超过10万元,利息更高。因此一份大额“投资”,往往由多人拼凑而成。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包春梅律師認爲,雖以“創投”代理合同的形式,但如果采取欺騙和隱瞞手段向員工或不特定人群集資,也是一種“實質性的變相非法集資”。
此外,金鹰服飾还成立了“内部银行”,专门针对内部员工进行集资。
2007年,陈晓荣在集团内部设立了一个部门,称为“湖南金鹰服飾集团内部银行”,在未获金融监管部门审批及未经注册的情况下,鼓励每位员工及员工亲属将多余的资金存在这张“内部银行”卡上,且承诺可以获得“高息”收入。
“利息很高,我們也都願意存在公司裏。”一名員工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根據承諾,“內部銀行”活期存款的年利率可達1.44%,(同期銀行活期存款年利率0.36%);如整存整取,10萬以下月息爲2%,10萬元及以上月息爲2.5%。
陳曉榮不僅將社會集資戶拖進黑夜中,還牽涉多家國有銀行和一家政策性銀行,産生共計8億多元不良貸款。
其中,中国農業发展银行湖南省分行在金鹰服飾发生流动性危机时尚有2.5亿元贷款,仅收回2500万元。2013年10月21日,农发行将这笔资金正式划入不良贷款。
农发行内部一位知情人士说,金鹰服飾债务危机暴露后不久,2008年开始担任农发行湖南省分行行长的吴晓轮在2013年下半年被免职,免职的原因跟这笔贷款有关。
对于金鹰集团和陈晓荣一事的情况,冷水江市委书记刘小龙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只表示“情况非常复杂,也特别敏感”,不愿多谈。据了解,当地政府一度采取补救措施,以防止金鹰服飾破产倒闭,并争取使陈晓荣“重新振作起来”。在政府干预下,2014年年初,金鹰服飾公布了一份承诺,分4年偿还本金,第一年10%,第二年20%,第三年30%,第四年偿还剩下的40%。
陳曉榮及公司均拒絕接受采訪。
資源枯竭後的轉型“迷失”
2013年10月,當地政府介入對集資公司的處置工作,幾家公司老板被警方控制,隨後投資公司都開始停止抽回本金和兌付利息。
11月,冷水江市政府向金海公司派出聯合調查組,並最終定性爲:“金海公司未經有關部門批准,向不特定的社會公衆吸收資金,並以現金、實物形式還本付息,已經構成了非法集資”。12月13日,公安機關以非法吸收公衆存款罪對該公司及法人代表進行立案偵查,老板吳雄華被刑事拘留。
非法集資在冷水江肆虐的背後,是地方經濟轉型之痛。
除“世界銻都”之稱外,還有著“江南煤海”之稱的冷水江市,其煤炭儲量也極其豐富。但這些都已成爲過去。2009年3月,冷水江市被國務院批准列入全國第二批資源枯竭城市。
在中央和地方財政的支持下,冷水江市開始艱難轉型。一些專家和當地官員均表示,冷水江的轉型並不順利,出現諸多問題。其中一個問題是:大量從銻礦産業和煤礦退出來的資金不知投向哪裏,因爲銀行利息低,這些資金便進入了投資公司。
人民銀行婁底市(冷水江的上屬地級市)中心支行數據顯示,2013年該市個人存款增速持續下滑,金融機構個人存款余額增幅比上年同期低2.94個百分點;單位存款增速大幅回落,單位存款余額353.69億元,比上年同期低9.06個百分點。
一位監管部門調研員告訴記者,冷水江市的銀行業務員曾一度拉不到存款,一些投資公司和企業又在2013年加大了宣傳力度,用暴利誘使一些個人和單位將儲蓄投向公司,甚至將銀行裏的存款也取出來轉存到投資公司。
“這種行爲危害很大,也不利于國家銀行集中資金支持重點項目和重點企業的建設。並且這些集資活動涉及金額巨大,大量資金在暴利引誘下短時間集聚,遊離于國家金融監管體系之外,嚴重破壞了金融管理秩序。”這位調研員表示。
礦業退出資金直接助推了冷水江市民間集資遊戲的瘋狂膨脹。遊戲需要持續,社會公衆資金便成爲觊觎對象。
《財經國家周刊》記者了解到,在礦業資金之後,政府公務員、企事業單位及工作人員的資金也進入了投資公司;而城市小商販、教師和農民則是這個擊鼓傳花遊戲的最後一棒。
當鼓聲停下,遊戲崩盤。
目前,集资危机所带来的恐慌已蔓延至冷水江市周边县市,同样是非法集资活跃地区的新化县、涟源市、邵阳市,也传出企业老板跑路或被当地警方刑拘的消息。记者 袁名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