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仔制品虽然起源于美国,但是亚洲市場对于牛仔的重新演绎无疑对西方市場造成了很大的竞争冲击。亚洲的牛仔制品市場2013年的销售额达到269亿美元,相比2008年的176亿实现了大幅的增长,而中国是自2010年以来最大的牛仔服飾消费市場,去年,中国的牛仔裤销售额达到了115亿美元。

相对来说,亚洲的牛仔服飾市場还不成熟,排名前五的牛仔服飾品牌Levi’’s, Lee, Texwood, Uniqlo, Calvin Klein占据中国市場份额的12%,而在北美这个比例是36.5%,由此来看,亚洲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亚洲的牛仔服飾市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没有主导的品牌也让所有品牌都能取得相同的发展机会。在北美市場上,像Levi Strauss&Co.基本上占据了牛仔服飾市場的大部分份额,而西欧市場上多是像Inditex和H&M这样的高街品牌占得先机,中国市場不存在这样的情况。
相较西方品牌,亚洲本土品牌在牛仔服飾市場的竞争力也很强大,比如发源于香港的Texwood Ltd目前在中国牛仔服飾市場上就排名第三。来自于日本的Uniqlo在中国牛仔服飾市場上排名第四,而像IT旗下的Izzue, Bauhaus等的发展势头也非常不错。
對于這些品牌來說,要搶占亞洲市場就必須先要了解亞洲消費者的需求,中國消費者追求的是知名度和直觀度,比如Evisu品牌就從原先的集中于美國市場轉回到亞洲,目前品牌90%的消費額都來自亞洲,而品牌直觀化的造型和明顯的標志認可度也是成功的一個關鍵原因。
据有关调查显示,中国牛仔服飾的定位也不能太高,一个明显的现实就是中国消费者愿意花上2万块买一个Louis Vuitton包,但是花上同样的钱买一条牛仔裤恐怕还真没几个人,如果牛仔服飾的定价太高,势必会丢失顾客,最为理想的定价在700元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