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的願望,到現在“住有所居”的新呼喚,足見安居是自古至今民生之願。爲了實現百姓的“安居夢”,青島(樓盤)市將住房保障工作作爲執政爲民、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按照“市場+保障”的基本思路,保障性住房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衆多中低收入家庭的“安居夢”在青島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持續推進下得以實現。
科學規劃全面覆蓋
爲了實現百姓的“安居夢”,青島市率先編制實施了住房保障發展規劃,從時間和空間上共同推進住房保障建設,住房保障制度系統全面,覆蓋各個收入階層的群體,讓保障房滿足不同家庭的需求,日趨“人性化”。
記者了解到,到目前爲止,青島市已在全國率先啓動實施了兩輪住房保障發展規劃。2008年至2010年,青島市實施了第一輪三年居民住房建設規劃,基本解決了3.5萬戶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從2011年起,又啓動了2011年至2013年新三年住房保障規劃,與上個規劃期相比,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進一步加大,建設計劃由上一規劃期開工建設2.4萬套增加至6萬套,保障家庭由上一規劃期的3.5萬戶增加至6萬戶。預計至2013年末,青島市將在第二個規劃期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6.48萬套,超額完成規劃目標。大規模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同時也充分發揮了抑制房價上漲、平穩房地産市場的作用,近年來,青島市房地産市場保持了平穩健康發展,房價漲幅水平居全國同類城市中後列。
通過幾年的實踐,青島市建立健全了以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經濟適用住房、限價商品住房和商品住房爲主體的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基本實現了“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場”的住房供應格局。
創新制度加大投入
爲了實現百姓的“安居夢”,青島市在住房保障制度上別出心裁,保障了住宅用地的比例,有效緩解土地資源供需矛盾,市委市政府也爲建設“保障房”出錢出力,持續加大投入。
據介紹,爲緩解土地資源供需矛盾,青島市自2008年開始全面推行保障性住房配建制度,規定凡是規劃爲住宅的房地産項目,全部要配建一定數量的保障性住房。其中,新增建設用地規劃爲住宅的,按不低于20%的比例配建;城中村和舊城區改造項目,扣除拆遷安置用房後,按不低于5%的比例配建;企業用地規劃爲住宅的,根據不同情況,分別按照25%、30%、45%的比例配建。不適宜配建的地塊,要提取相應比例的土地出讓金用于集中建設項目用地的征收補償。配建制度的實施,不僅確保了保障性住房建設用地供應,緩解了政府財政投入的壓力,同時適應和滿足了被保障家庭就近居住、就業、就醫、就學、出行需要,降低了生活成本。
爲確保保障性住房建設的順利推進,市委市政府加大了財政資金的投入。截至目前,青島市累計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設的財政性資金已經超過208億元,累計落實建設用地10208畝。2012年,爲進一步擴大保障性住房建設資金來源,青島市組建了“青島公共住房建設投資有限公司”,作爲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投融資平台並直接參與建設,主要承擔青島市保障性住房和人才公寓等公共住房項目集中建設和投融資等工作。
保質保量嚴格審查
爲了實現百姓的“安居夢”,讓百姓真正安居樂業,青島市注重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品質,完善配套設施,在資格准入上實行嚴格資格審查,多部門聯動,切實保障了住宅的質量。
保障性住房主要面向低收入群体,但不意味着住房品质的降低。在户型设计上,努力做到“面积不大、功能齐全”。在装修标准上,要求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统一进行装修,满足居民基本入住要求。在配套设施上,要确保水、电、气、暖、有线、通訊等配套设施到位,让低收入家庭与其他群体同样共享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在建设程序上,严格执行规划许可、招标投标、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质量安全监督、工程监理、竣工验收备案等建设程序,要求配建项目的保障性住房与商品住房同步开工、同步建设,同质量要求。
在資格准入上,青島市實行“三級審核、兩次公示”制度。街道受理初審、初次公示,區住房保障管理部門會同相關部門複審、二次公示,市住房保障管理部門審查備案。結合街道受理初審,將住房保障與民政部門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接軌,通過社區調查評估、公示和召開民主議事會的工作程序,提高保障資格的審查質量。另外,建立了六部門聯審制度,由國土房管等部門聯合對申請保障性住房家庭的住房、收入、婚姻、財産等情況進行核查,切實保證符合條件的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享受到政府的優惠政策。
公平分配動態監管
爲了實現百姓的“安居夢”,青島市不斷完善分配制度,確保公平公正,讓保障房的鑰匙落到低收入困難群衆的手中。此外,青島市完善後期管理,實施動態監管,切實減輕了入住家庭的負擔。
从2012年开始,青岛市根据困难优先、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的配售方式进行了调整,将原来单纯的电脑摇号方式调整为根据申请人家庭住房、收入、年龄、家庭人口和申请准购资格时间等因素,按照轮候排序计分规则对已办理购房登记手续的申请人予以綜合排序,确定选房顺序。并邀请人大、政协、纪检监察、公证机关等单位和市民代表,对计分排序全过程实施监督,排序结果通过媒体进行公告。这样的调整更为人性化,同时也进一步保障了保障性住房分配的公平公正。
对于集中建设的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小区,项目竣工验收后,由市房屋行政管理部门接管为国有直管房産,委托房屋所在地的区房産经营单位经租,并同时负责小区的物业管理和服务工作。对于配建的保障性住房,采取市場化运作的模式,由房源所在项目的物业管理公司进行服务。同时对缴纳物业管理费用困难的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承租家庭,市政府予以适当补助,切实减轻了承租家庭的经济负担。在退出机制上,青岛市采取主动申报和年度复核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动态管理。每年在规定时间内统一实施年度复核,对被保障家庭的收入、住房等情况进行跟踪复核,并根据年审结果及时调整保障方式,不符合条件的及时进行清退。
保障規劃即將開啓
近幾年來,青島市保障性住房建設在建設規模、資金投入、保障數量等方面超過了曆史上任何一個時期,實現了曆史性突破。近期,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布了“2012年中國人居環境獎”獲獎名單,青島市保障性住房建設項目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這是此次全國唯一獲此殊榮的保障性住房項目。
截至2012年末,青岛市已累计通过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解决和改善了32.2万户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明显缓解,其中通过保障性住房解决和改善了约18.4万户,通过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解决了13 .8万余户,全市住房保障覆盖率达到16.1%,其中主城区已达到23.9%,提前完成国家要求的任务目标。众多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梦”在青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持续推进下得以实现。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加快创建宜居幸福城市的步伐,青岛市目前正在加紧编制新一轮住房保障发展规划。新的规划期,青岛市将继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应力度,逐步建立完善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实施危旧房改造,计划利用五年时间,改造危旧房约5万户,预计至“十二五”末,将在目 前 主 城 区 住 房 保 障 覆 盖 率 超 过20%的基础上,力争全市的住房保障覆盖面将达到或超过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