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品牌总网行业资讯】 近年来,关于洋品牌国内外定价不一,同一产品在中国市場上的价格高于国外的现象比比皆是。日前有媒体报道称,一款相同的星巴克产品,中国市場上的价格竟比美国高1/3 。
10月9日,星巴克中國公司回應《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與其他國家相比,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運營成本和市場動因是不同的。星巴克在中、美市場的價格差異,並不是基于同一維度的比較。龍騰資本董事總經理周璐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洋品牌之所以內外價格有別,固然有關稅、貿易、運輸等方面的物流成本、增加的渠道成本、營銷成本等因素,但洋品牌的心理優勢,讓企業不僅在價格上內外有別,服務和安全標准上也在“縮水”。
國內外價差普遍
據外媒報道,近期一份全球多個城市的調研結果表明,星巴克在北京的價格高于東京、紐約、香港、倫敦等城市,其中,一款在倫敦售價3.81美元的星巴克咖啡到了北京價格變成了4.81美元,擡高了26%。而北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遠遠低于紐約、倫敦等城市。
記者注意到,除了咖啡品牌星巴克,諸如美國二線品牌蔻馳(coach)、頂級奢侈品牌香奈兒(chanel)等奢侈品牌,不僅國內外定價不一,其差價幅度更令人瞠目結舌。
記者昨日登錄coach美國和中國的官網發現,其中一款價格較爲普通的萊格西系列拉鏈大手袋在美國官網的價格是298美元,折合人民幣約爲1860元。但是在中國官網的標價則是3800元,整整比美國的售價貴了一倍還多,差價率達到204%。而國慶假期剛從法國巴黎旅行回來的黃先生告訴記者,他幫朋友帶的一個香奈兒中型包,退稅後價格是2萬元左右,但是朋友在上海國金中心看到的同款價格是4萬元左右,價格竟然相差一倍。
星巴克中国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星巴克的定价是基于对各种原料设备、员工薪酬福利、租金,以及汇率、进口关税、物流运输等各种运营成本的綜合考虑。正因为这些动态因素,同一款饮品在星巴克所营运的62个市場都具有较大的差异。
而对于“在中国及亚太地区账面利润率较高”的说法,上述人士表示,中国及亚太区除直营店以外的其他经营形式,如合资门店和加盟门店占比较高,财务报告只计入这些门店的利润,而直营店要体现各项成本以及最终的利润。不过,对于中国市場直营门店的具体占比,以及中国市場的綜合运营成本,星巴克方面则没有透露。
同類品牌缺乏競爭力
商务部门的一项调查显示,手表、箱包、服装、酒、電子产品这5类产品的20种高档品牌消费品,国内外的差价都很明显。施华洛世奇官网上的一款手表,在中国售价为6600元,而在欧洲售价490欧元(折合人民币约3954元),仅为中国内地售价的六到七折。
中国奢侈品协会会长蔡苏建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洋品牌在中国的销售高价与关税无关。背后的市場垄断和非法运营,才是造成超高价格的“元凶”。“在同样的洋品牌産品中,中国市場的利润是欧洲市場的6到10倍。”
值得一提的是,同樣是洋品牌,耐克此前因爲實行雙重標准在國內遭受了重罰。同一款耐克籃球鞋,在中國不僅價格比國外高出500多元,而且在國外銷售是雙氣墊,到國內卻變成了單氣墊。耐克公司爲自己的“雙重標准”交了487萬元的罰款。高端水依雲礦泉水也因爲在國內外實行雙重標准,屢次登上國內質檢“黑名單”。一位美籍華人邱先生告訴記者,哈根達斯在美國的售價很便宜,也就兩三美元,美國人對哈根達斯幾乎“不感冒”,更別說當成品牌來推崇。而在中國,哈根達斯卻成了冰激淩中的“貴族”,這讓很多美國人費解。此外,諸如味千拉面、吉野家快餐等“洋品牌”,在自己的老家都很“平民”,可轉戰中國後,一躍成爲了“貴族”。
周璐認爲,洋品牌國內外實行兩種定價、雙重標准的行爲,反映了國人對洋品牌的饑渴和崇拜。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我國高端同類品牌競爭力不夠。“政府應該加強洋品牌在服務、定價等方面的監督和管理,洋品牌進入中國市場拓展要遵循國際商業規則,不能隨意定價。同時,加強引進同類同檔次競爭品牌,確保價格回歸到理性競爭上來。”周璐說。
(責任編輯:乘日攬月)
http://www.35176.com/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