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品牌总网行业资讯] 8月5日,退休后落叶归根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教授周重光致信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4月初,他与夫人一起参加了中青旅组织的欧洲8国游,“亲眼目睹某些团友的令人不齿的举动”,感到“无地自容”。他在信中表示,希望国内更多的旅行社能够在离境前对团员进行宣传教育,告诉大家出国旅遊应该注意的事项,同时附上了一份自己创作的“中国公民海外文明出游若干注意事项”。在周重光看来,要做到“从踏出国门的第一步起就为我们中国人争脸,为增强中国的软实力做贡献”,就必须文明、自爱。
其实,周重光的观点已是社会各界的共识。日前,我们采访了4位近期曾出境旅遊的游客,他们的年龄、职业、目的地各不相同,但在各自的旅途中都共同自觉做到举止文明。他们的经历与感悟,相信能给其他准备出国旅行的同胞提供一些经验与启示。
“文明旅行的意義不僅在于提升道德、規範行爲,更關乎教育與傳承。”
——任女士 职业:白领 年龄:33 目的地:美国
不久前,任女士帶著5歲的兒子坐飛機環遊美國。在洛杉矶環球影城,任女士和兒子穿行在各式大型玩具和電影場景的體驗中。由于遊客衆多,每進行一個項目都要排隊,有些熱門項目甚至排起了長龍。天氣炎熱,任女士看著排隊的兒子滿臉汗珠,不免有些心疼。“但我也爲兒子感到高興。自始至終,他都不緊不慢地排隊等候。吃過的冰激淩盒子也自覺地扔進垃圾桶,完全不需要我的督促。”
在任女士看来,孩子不是天生就自觉,而是受大环境影响。“孩子的成长依靠眼睛,他看见什么就跟着做什么,大家都规规矩矩地排队,他就会自觉排队;大家都礼貌友好,他也会照做。”任女士坦言,过去自己在旅遊时从来没有在意过个人的行为是否文明。如今,和儿子一起旅遊,一定以身作则,只要找不到垃圾桶,用过的小纸团攥在手里或塞进包里也绝不乱扔。
“不論面對自己的孩子還是別人的孩子,我們都應想到自己的一言一行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不論何時何地,家長都是孩子的老師,都應爲孩子做榜樣。文明旅行的意義不僅在于提升道德、規範行爲,更關乎教育與傳承。”任女士感慨道。
“對不文明行爲的制止,本身也是一種文明行爲。”
——小于 大学生 年龄:21 目的地:英国
小于是跟随旅遊团去的英国。在出国前,领队专门给整个团开了一次“人人必到”的行前说明会。在会上,导游介绍了英国人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还特别强调了哪些是英国人忌讳的事。“可是,抵达英国以后,团里有些人在博物馆里大声喧哗,还有的在地铁上争抢座位。”小于回忆,开始时导游还会提醒、制止,几次之后,导游就视而不见了。而同行的团友即便看见了觉得反感,也没人出面制止。“大概是怕闹出不愉快吧,我也是碍于面子,几次话到嘴边,最终还是放弃了。”小于略带遗憾地说。
“其实,现在想来,文明旅遊不仅包括每个人的自觉,也包括彼此间善意的提醒。对不文明行为的制止,本身也是一种文明行为。”小于说,再遇到上述情况,他一定会“该出手时就出手”。
“日本之行对我触动很大,尤其是日本人的礼仪修养、注重时间观念、尊重他人感受等。这些都是中国游客出境旅遊时容易忽略的。”
——李婧 大学生 年龄:23 目的地:日本
日本的街道,尤其是商業區街道都比較窄,通常爲兩車道,但是李婧發現,幾乎沒有日本人會因馬路狹窄可快速通過,便無視信號燈。乘坐地鐵或巴士時,很少看到日本人旁若無人大聲交談的現象。在酒店或其他公共場所也是一樣。
日本街邊很少有垃圾桶,而會按署轄區域發放垃圾袋。“打個比方,你家住在海澱區,那麽就會派發給你標有海澱字樣的垃圾袋,每個人將家裏的垃圾全部裝入垃圾袋,投放到各自署轄區內的垃圾箱。袋子上都有編碼,如果將海澱區的垃圾投放到朝陽區的垃圾箱內,將會收到罰款單。”李婧解釋道。日本人出行時,也會隨身攜帶垃圾袋,有垃圾會先放入自己的垃圾袋內,等看到垃圾箱時,再投入垃圾箱。日本的街道非常幹淨整潔,很少能在路邊發現垃圾雜物。
由于在商業區購物耽誤了行程,李婧到達溫泉民宿的時間比原先預約好的延後了許多。“到了那兒,我們在老板娘的臉上看到了些許不愉快的表情。”日本人禮儀修養較好,老板娘還是熱情地招待了李婧及朋友。但後來導遊告訴他們,日本人非常看重時間,一旦約好時間,就一定要准時赴約,如中途有變,必須想辦法提前告知對方。
“文明,不僅包括言行文明、交通文明、觀光文明、娛樂文明,還應包括對待環境的文明。”
——李先生 职业:商人 年龄:52 目的地:非洲
李先生是和朋友一起自助去的非洲。在坦桑尼亞的大草原上,當地導遊提醒遊客不要下車,也不要大聲喧嘩,一是爲了遊客的自身安全,二是爲了不影響動物們的生活。只有這樣,人和動物才可以和諧相處。“那幾天,我們一直穿行于各個草原之間,說話聲音都很小,大多數時候保持沈默,默默拍照,默默欣賞遼闊壯麗的風景。沒有一個人將垃圾留在草原上。”李先生說,對于這片美麗的風景而言,保持其原樣就是最文明的行爲。
據李先生回憶,在津巴布韋的瀑布城內,一個賣石雕和骨雕的市場裏,不時有商販拿出象牙飾品,在中國遊客面前叫賣,李先生和朋友堅決不爲所動。“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李先生說,事後想來,那些商販看到亞洲人便會把象牙拿出來,說明一定有亞洲人買過,商販才會有此舉動。
据悉,为满足生产象牙制品的需要,在非洲和亚洲,每年都有2万多头大象被非法屠杀。文明旅遊,除了约束游客的言行、尊重当地文化之外,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就是保护当地野生动植物。“文明,不仅包括言行文明、交通文明、观光文明、娱乐文明,还应包括对待环境的文明。只有尊重自然,才能做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李先生说。
(責任編輯:乘日攬月)
http://www.35176.com/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