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品牌总网:随着上市公司2012年年报的陆续披露,部分上市公司控股参股的基金公司去年经营状况也随之浮出水面。
《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注意到,截至上周末,已有兩份上市公司年報透露出基金公司的盈虧情況,其中,廣州藥業3月1日披露的年報則顯示出金鷹基金虧損556.00萬元。該基金公司去年成立5只基金,顯然,基金規模的擴張並未能給該基金公司帶來多大收益。
“由于新基金發行數量增多,營銷費用增大,而基金業績普遍表現不佳,新基金難有賺錢效應,最終導致基金公司整體盈利水平下降。”有基金分析師對《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表示。
去年新發基金數量創新高
中小公司規模擴張難
伴隨著基金産品審批通道的放開,2012年新基金發行數量激增。
據WIND資訊最新統計,2011年,新基金發行203只曾創下曆史新高;而2012年,這一數據達到260只,再次刷新紀錄。如果從規模上看,2011年新基金募資總量達2555億元,而2012年首發規模爲6447億元,平均單只基金25億元,首發總規模比2011年增長134%,甚至突破了2007年牛市創下的5000億元紀錄。
債券基金、創新型短期理財産品爲代表的低風險産品爲基金規模擴張貢獻了絕大多數“力量”,數據顯示,在2012年成立的260只基金中,固定收益類産品130多只,規模達到5000億元以上,占據總募集規模的約80%。同時,隨著2012股市的持續走弱,偏股型基金的發行也舉步維艱。在260只基金中,投資于A股市場的偏股型基金占比約四成,但其首募規模僅占比約兩成。
從基金公司的角度看,去年成立基金數量最多的是華安基金,達到10只;此外,易方達基金設立9只(包括聯接基金);嘉實基金、彙添富基金、國泰基金、中銀基金均成立8只;博時基金、廣發基金、建信基金、南方基金則各有7只。
在大公司紛紛大肆擴張之時,中小公司也在緊鑼密鼓地發行新産品,但由于渠道劣勢,發行數量及規模均不盡人意。
《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注意到,金鷹基金去年成立5只基金,首發規模合計64.82億元,其中金鷹核心資源股票首募4.03億元,遠低于當年平均單只基金25億元的發行規模。此外,東方基金、金元惠理基金、浦銀安盛基金、泰信基金、萬家基金等公司均只設立2只産品;益民基金等公司僅設立1只;而寶盈基金、天治基金、華富基金三家公司在2012年呈現“零發行”。
值得注意的是,基金規模的擴張,並未能給中小基金公司帶來多大收益,金鷹基金便是一典型案例。
廣州藥業年報:
金鷹基金虧損556萬元
3月1日,廣州藥業披露2012年年度報告,該公司去年實現營業總收入822905.9萬元,同比增長51.28%;淨利潤爲39527.8萬元,同比增長37.47%。其中,按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收益爲-111.22萬元,而2011年度爲23.10萬元。也就是說,盡管廣州藥業去年實現了營業收入、淨利潤雙增長,但其投資收益卻由正轉負,這與聯營企業金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虧損有關。
據廣州藥業年報披露,金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去年末資産總額19502萬元,負債總額1322萬元,淨資産總額18180萬元;全年營業收入總額11221萬元,實現淨利潤-556萬元。
廣州藥業披露的長期股權投資明細顯示,廣州藥業在金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爲20%,對金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投資成本爲5000.00萬元(金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注冊資本25000萬元),去年年初數爲3741.01萬元,年末數則爲3629.79萬元,全年減少111.22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金鷹基金去年共成立5只基金,主動股基金鷹核心資源2012年5月23日設立,近3月該基金回報率21.32%,在346只可比基金中排名第223名。
(責任編輯:乘日攬月)
http://www.35176.com/shop/